官方咨询热线: 400-9988-666
News
400-9988-666
2025-07-23 10:49:04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阅读:4 字体: [ 大 中 小]
2023年深秋,寒意初袭的时节,陈阳在交友软件上与林薇不期而遇。屏幕两端的文字交流格外投契,相似的话题与合拍的节奏让两颗心迅速靠近。一个月后,线下初见的瞬间,让二人对彼此更添几分真切好感,那份在线上滋生的情愫在冬日暖阳般的相处中悄然升温。
2024年初春,林薇怀孕的消息传来,这段刚满三月的恋情加速迈向承诺。两人按滁州当地的传统习俗紧锣密鼓地筹备订婚事宜。拜见双方家长、商议聘礼细节、筹备订婚仪式……直到2月21日,订婚仪式上陈阳交付12.8万元礼金,双方家人举杯相贺,这对新人才并肩歇下来,在祝福声中喘口气。.
次日,林薇搬入陈阳租住的房屋开始共同生活。但没想到,平静的生活仅仅过了三天就突然结束了。2月24日晚,林薇和陈阳的姐姐在空间分配等方面产生了意见分歧,至25日凌晨矛盾逐渐激化。争执中双方情绪均较为激动,林薇提出搬离并拨打报警电话。民警到场后建议冷静处理分歧,但未能促成共识。林薇在家人赶到后收拾行李离开,此后未再返回。
考虑到林薇怀有身孕,陈阳多次主动联系林薇及其家人,希望通过沟通化解矛盾继续婚约,但林薇明确表示婚约已难以维系,并打掉了孩子。之后,因为双方就彩礼返还事宜始终未能达成一致,陈阳为妥善处理纠纷,委托北京冠领(上海)律师事务所介入,陆文佳律师接受指派代理此案。
冠领律师接手后,第一时间与陈阳梳理案情细节,指导其系统收集证据:分类整理戒指购买发票、微信转账记录、酒席支付凭证等材料,标注聊天记录中涉及彩礼给付的内容,清晰还原每笔款项的给付时间与背景。同时律师查阅滁州地区近年彩礼纠纷判例,咨询当地婚姻登记部门关于民间婚约习俗的调研资料,精准区分12.8万元礼金与一般节日赠与的法律性质,制定了详细代理方案。
庭审中,林薇及其代理人提出抗辩:主张12.8万元中2.8万元为约定购买三金的专项费用,不应返还;订婚戒指、衣饰品等属自愿赠与;双方已实际同居,期间因身体原因发生流产,认为陈阳对婚约解除存在一定责任。
针对上述主张,冠领律师依据法律条文逐一回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12.8万元数额远超日常赠与标准,结合当地习俗应认定为彩礼;三金款项未实际购置物品,不改变彩礼性质;戒指等物品系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婚约解除后应酌情返还;双方同居时间较短,怀孕及流产事实需综合考量,但无证据证明陈阳存在过错。
法院审理后认为,陈阳给付的12.8万元符合彩礼特征,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符合彩礼返还条件。综合考虑同居时间较短、林薇曾怀孕流产等实际情况,法院采纳了冠领律师关于返还比例的建议。最终判决林薇返还陈阳彩礼10.9万元,其他小额物品视为一般赠与不予返还。判决生效后,林薇在法定期限内履行了返还义务。
这场因彩礼而起的纠纷,终以法律的公正裁决画上句点。它既提醒着年轻人在婚恋中,当以真挚情感为基石,理性看待彩礼背后的传统寓意;也警示我们,婚约筹备时不妨对彩礼性质、返还约定等提前书面明确,遭遇矛盾时更应保持冷静沟通。毕竟,法律能厘清财物归属,却难弥补情感裂痕,唯有珍惜缘分、审慎对待承诺,才能让婚姻的起点真正站在稳固的基石之上。(除冠领律师外,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撰稿人:姚晓婷
审核主编:张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