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咨询热线: 400-9988-666
News
400-9988-666
2025-10-31 10:39:32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阅读:14 字体: [ 大 中 小]
夏日的广州,空气湿热黏腻,阳光穿过高楼间隙,洒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建筑工人李飞站在路边,手里捏着一张已经微微发皱的纸条。那是2023年1月21日,包工头张友业写下的欠条,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拖欠数万元工资。可这张纸,迟迟没能换来李飞应得的报酬。
李飞是个年近六旬的湖南人,2019年起,他从老家来到广州,被包工头张友业雇请在一个工地上干活。砌砖、批荡、熬夜赶工,日复一日。工资按天计算,虽然辛苦,但想到能寄钱回家,李飞的心里还是踏实的。
可从2019年到2022年,张友业时不时以“工程款没结”“再等等”为由,一再拖延支付工钱。眼看着生活状况愈发窘迫,李飞多次找到张友业理论。直到那张欠条的出现,他才稍稍安心。不过,后来除了零星转来的2000元,剩下的几万元,就像石沉大海,再无音讯。

2025年初,多次讨要无果后,李飞联系了北京冠领(广州)律师事务所,希望委托专业律师介入,帮助他要回应得的劳动报酬。律所经研判接受了委托,委派律师黄念代理此案。
初次会面时,冠领律师安静地倾听李飞讲完所有细节那些在工地上的汗水、那张写满承诺的欠条、那些一次次发出却石沉大海的微信信息。律师明白,对李飞这样的劳动者来说,这笔钱不仅是劳动所得,更是数年艰辛付出所应得的尊严。
于是,律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仔细梳理了李飞提供的欠条原件、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材料,标注出关键信息,逐步构建起清晰的法律事实链条,还原出张友业拖欠工资的完整经过。
由于张友业出具了书面欠条,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五条的规定,此类纠纷无需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随后,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冠领律师代理李飞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友业及时支付剩余劳务报酬。

庭审中,冠领律师依据在案证据,指出李飞提供了持续近三年的劳务,张友业出具欠条即是对债务的确认,理应承担支付报酬的责任。
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张友业始终没有露面,也没有提交任何答辩状或证据。2025年8月,法院经审理采纳了冠领律师的意见,判决张友业应当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向李飞支付剩余劳务费及相应利息。
信任需有契约护航,弱势者更需要法律武装。几天后,李飞顺利收到了全部欠款。他不禁感慨万千,虽然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奔波,但好在工资总算有了着落。(文中除代理律师外,当事人均为化名)
撰稿人:陈雨欣
审核主编: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