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咨询热线: 400-9988-666
News
400-9988-666
2025-04-27 11:32:56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阅读:10 字体: [ 大 中 小]
2004年暮春,53岁的陈健因工作特殊性,以女儿陈黛名义购置了北京丰台某小区的商品房。购房合同由陈健代签,房款从其账户分两笔支付,相关票据也由他细心保管。彼时,这套房总价不过百万,承载着家庭资产缓冲带的规划登记在女儿名下。陈健未曾想过,这个基于信任的安排会在二十年后撕开亲情的裂痕。
转折发生在2008年陈健妻子离世后,他于次年再婚。当时独立生活的陈黛意识到,该房产属于父母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母亲去世后,作为法定继承人,她有权分割母亲的遗产份额。而新人的加入、父亲再婚后对家庭财务主导权的减弱,让陈黛心生不安。因此,当陈健提出将房产过户回自己名下的请求时,陈黛一直持拒绝态度。
到了2024年,这套房产估值已将近800万元,财产价值的飙升让原本僵持的家庭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与女儿就过户事宜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陈健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同年,他找到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培培、周佰达接受指派代理此案,一场围绕亲情与财产的法律纠纷就此展开。
2024年6月,冠领律师代理陈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陈健与陈黛之间成立借名买房关系,要求过户房产。一审庭审中,尽管律师提交了完整的出资凭证和购房手续,但法院指出:购房行为发生在陈健与前妻婚姻存续期间,且无书面借名协议,难以排除“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子女”的可能性,最终一审法院以“借名合意不足”驳回诉求。
面对这一结果,陈健决定上诉。冠领律师迅速调整策略,梳理案件细节,从购房背景、家庭关系演变等维度补充证据材料。2024年秋,案件进入二审程序,法院组织双方调解。冠领律师在调解中指出,购房时陈黛刚步入社会,经济能力有限,而陈健保留的完整票据链及单位相关任职文件,足以说明当年登记在女儿名下具有特殊原因,并非单纯的赠与行为。
同时,冠领律师亦兼顾陈黛对母亲遗产份额的合理关切,提出平衡方案:陈健支付陈黛435万元补偿款,移交陈黛现居房产的认购原始凭证;双方互不追究遗产份额;陈黛在款项履行后协助办理房产过户。调解方案充分考量了法律事实与家庭情感的双重因素。陈黛在综合评估后,接受了这一解决方案。
2025年3月31日,陈健按约完成补偿款支付。十日后,在冠领律师的协助下,父女俩共同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涉案房屋正式变更登记至陈健名下。
冠领律师以购房时代的特殊背景为支点,用证据链打破“赠与推定”的僵局,更以遗产分配的全局视野搭建起父女间的对话桥梁,使得这场持续多年的房产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纠纷解决后,陈健特意来到冠领律所,向冠领律师赠送一面印有“捍卫正义,维护公正”的锦旗。(除冠领律师外,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撰稿人:姚晓婷
审核主编: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