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咨询热线: 400-9988-666
News
400-9988-666
2025-04-23 10:19:26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阅读:13 字体: [ 大 中 小]
北京的深秋总是带着几分萧瑟,丰台区的一栋老居民楼里,60多岁的李明翻出泛黄的购房票据,指尖微微颤抖。这些纸张记录着一段长达二十年的家庭纠葛2004年,时任某单位副处长的他出资买下一套112平方米的房屋,却因工作审计原因将房产登记在独生女李妍名下。彼时的他未曾料到,这一决定会在二十年后让父女俩对簿公堂。
房屋交付后,李明一直实际管理着这套房,缴纳物业费、暖气费,甚至将部分房间出租补贴家用。女儿李妍成年后定居海外,父女间联系渐少。2024年初,李明因再婚需明确财产归属,要求女儿配合过户,却遭到坚决拒绝。李妍坚称房屋是父母赠与,双方从未有过“借名买房”的约定。协商无果,李明一纸诉状递至丰台区法院,请求确认借名买房关系并过户房产。
一审庭审中,法官指出李明虽持有购房票据,但缺乏书面协议。房屋登记在李妍名下近二十年,期间父女从未就产权变更达成任何共识。更关键的是,购房款来源于李明与前妻段某的夫妻共同财产,而段某已去世多年,其遗产份额归属成谜。最终,法院以“证据不足”驳回了李明的全部诉求。
一审败诉后,李明经人推荐找到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所指派律师张培培担任李明的代理人。律师接案后觉察到案件的特殊性这不仅是法律纠纷,更关乎破碎亲情的弥合。
律师在首次案情分析会上指出:“案件突破口在于重构‘借名买房’的法律要件。”律师调取了一审卷宗,发现李明虽然没有签订书面协议,但留存了2004年的购房支票存根、工行取款记录等原始凭证,且房屋交付后的物业费、租赁合同等均由李明签署管理。“这些证据链能证明实际控制权,但需要更系统地进行呈现。”律师连夜梳理出二十年间房屋管理的完整时间线,并找到当年的物业工作人员作证。
与此同时,冠领律师与对方律师展开多轮磋商。冠领律师敏锐地抓住李妍的顾虑:若坚持诉讼,其母段某的遗产份额可能被重新分割,反而导致房产归属复杂化。冠领律师在法庭调解中直言:“调解既能保障李明的物权,也能避免李妍陷入继承纠纷,是双赢选择。”
关键转折出现在二审开庭前。律师从李明单位档案室调出一份2003年的内部审计报告,其中明确记载“领导干部需避免直系亲属代持资产”。这份尘封的文件,恰好印证了李明所述“为避审计登记女儿名下”的客观背景。面对新证据,李妍的态度逐渐松动。
2024年12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调解室内,父女隔桌相望。律师适时提出“房屋过户+补偿金”方案:李明支付李妍435万元,李妍配合办理产权变更。法官当庭释明,该方案可彻底解决房产与遗产的双重争议。经过三小时拉锯,李妍最终点头同意调解方案。
2025年春,李明终于拿到写有自己名字的不动产权证。站在老居民楼的楼道里,他摩挲着簇新的证件,眼眶湿润。结案次日,李明将一面绣着“捍卫正义,维护公正”的锦旗送至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这场跨越二十年的房产之争,最终没有走向“你死我活”的结局。女儿拿到了合理补偿,父亲守住了毕生积蓄购置的家。(除冠领律师外,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撰稿人:李晓雯
审稿人:段光平